新埔鎮柿子節1
飛沙走石九降風--造就風的產業「新埔柿餅」 新埔鎮旱坑里的柿餅產業已持續有170餘年的歷史,而『柿餅』早已打響這個可愛又淳樸的小鎮,且深烙在消費者的心中,每當楓紅層層、秋蟬響起、皎潔的月亮高掛在枝頭,便會讓人想起香、香Q可口、甜而不膩的傳統手工之寶『新埔柿餅』。 早期先民從大陸來台,就知道有柿餅這一回事,但是因為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氣候與中國的內陸型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因而產生了台灣本地所特有的「柿餅產業文化」。新竹縣新埔鎮向來以柿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聞名全台,而「手工製柿餅」的傳統原味更是新埔鎮由來已久的產業文化之一, 新竹的季風指數是西部各縣市中最高的,所以有「風城」之稱,與其地理位置有密切關聯,因為新竹距離台灣海峽對岸的福建平潭最窄之處僅有一百五十公里,在峽道最窄處風速會加強,尤其是東北季風季節最明顯,地方人士又稱之為「九降風」。「「九降風」其實就是東北季風,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三十三年的「台灣府志」卷七風土志: 「九月則北風強烈,或至連月,俗稱為九降風」。 「九降風」是台灣西北部入秋之後常見的一種風,由於台灣和大陸間的台灣海峽形成一個喇叭口,使新竹北部地區及澎湖的東北季風特別強勁所致。事實上,「九降風」風速不亞於輕度颱風,雖然造成當地民眾生活不便,但它卻是柿餅業者的最愛,也造就了聞名全台的新竹柿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