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客家鄉親齊步踩在街頭,一場「還我母語」的客家運動正式揭開。如今二十年過去,隨著客委會成立、客家電視臺開播、各大學客家相關系所相繼開設,當年客家運動的訴求彷彿一一都實現了,客家運動儼然獲得了社會上許多的資源和支持。然而,「客家運動」作為一股社會與文化運動的力量,卻陷入了當代族群政治的陷阱當中,面臨了困境和挑戰。
客家運動在某種意義上是台灣客家的本土化運動。當年客家運動所強調的,正是要拋棄長期以來台灣客家的「中原認同」,找回「臺灣認同」,然後面對自身在語言和文化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要積極尋求管道,取得在政治上發聲的權力。因此,這個運動不僅是客家人自己的本土化運動,也是解嚴之後臺灣本土化運動的一環。